海水由于含有大量盐分,口感又咸又苦,既无法直接饮用,也不能用于常规生产生活。用海水灌溉农作物,会导致植物因盐分过高脱水死亡;用海水作为锅炉用水,盐分会在锅炉壁形成水垢,影响热量传导,甚至可能引发爆炸等严重后果。因此,若要将海水转化为可用水资源,必须对其进行淡化处理。
目前,人们已掌握多种海水淡化方法。蒸馏法是较为传统的一种,该方法通过对海水加热,使其汽化为蒸汽,再将蒸汽冷却凝结成淡水,根据需要还可进行多次蒸馏。不过,蒸馏法存在明显不足,其运行过程需消耗大量能量。若能利用工业余热,尤其是核电厂产生的高温余热来加热海水,则可显著降低燃料消耗,从而减少海水淡化成本。
反渗透法在海水淡化领域同样备受关注。这种方法以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 “反渗透膜” 为核心部件,在压力作用下,只有水分子能够透过薄膜,而盐类等物质被阻隔在外,以此实现淡水与盐分的分离。相比其他海水淡化技术,反渗透法具有诸多优势。它不仅分离效率出色,能量消耗较少,而且设备构造相对简单,因此得到广泛应用,成为世界各国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。
采用反渗透技术的海水淡化设备具备诸多特性。其运行过程无需发生相变,可在常温下进行,设备构造不复杂,运行效率较高,占地面积较小,操作简便易上手,能耗较低,适用场景广泛,自动化程度也较高,产出的淡水水质良好。凭借这些优势,反渗透海水淡化处理工艺能够高效实现海水淡化,不仅能满足工业生产对用水的需求,也为淡水短缺地区的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保障,在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